根据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浙江省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浙委办发〔2018〕34号)要求,现将我市2019年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改革工作情况报告如下。
2019年,我市全面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聚焦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将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工作列入全市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和美丽丽水建设任务,深入推进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实施。全年办结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案件9例,赔偿金额共计181.3万元。
一、严格组织管理,完善工作机制
加强对全市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改革工作的领导,推动生态环境、自然资源(林业)、农业、水利以及法院、检察院、公安等部门联动,形成信息共享、线索移送、联席会议、案件会商、联合调查等长效机制。先后出台《赌博网站损害赔偿磋商管理办法(试行)》《亚洲最大赌博网站损害修复管理办法(试行)》《亚洲最大赌博网站损害赔偿资金管理办法(试行)》,规范磋商和修复行为,强化损害赔偿资金的分配管理,促进受损生态环境修复。设立以“个人赔偿损失+财政支出”为来源的生态环境修复专项资金,统筹用于本地污染防治、生态修复等支出,目前筹集修复资金共计200余万元。将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工作完成情况纳入市委市政府年度综合考核和美丽丽水建设考核,进一步强化了推动该项工作的刚性。
二、扩大实施范围,勇于改革创新
自2017年以来,我市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办结案件累计14例,金额总计210.09万元。其中,超过100万元案件1例,超过10万元案件3例,有效震慑生态环境损害行为。积极探索创新路径,在富春紫光水务有限公司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案中,松阳县生态环境、检察院、法院等10部门联合出台《关于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磋商工作的若干规定(试行)》,根据司法案例、国家有关规定或标准,推动司法确认,提出各方均认可的生态环境损失计算方法,计算赔偿金额120万元,为高效解决赔偿问题提供了更合理的办法;在胡某某非法捕捞饮用水源保护区内净化水质的水产品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案中,探索自行修复模式,由胡某某自愿购买1000尾鱼苗在饮用水源保护区进行放生。在公益诉讼探索中,我市灵活运用法律解释的方法,围绕裁判规则、损害鉴定、生态修复等,探索解决问题的途径。目前,全市法院审理环境资源类公益诉讼案件103件,占全省该类案件总数的50%以上。青田县人民法院发出全省首份刑附民公益诉讼案件“行业禁止令”,禁止违法排放污水的被告人在刑期满三年内从事污水处理及相关经营性活动,获亚洲最大赌博网站表扬并列为典型案例。
三、强化宣传教育,鼓励公众参与
积极鼓励公众参与,创新公众参与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方式,邀请专家和利益相关的法人、公民和其他组织参加赔偿磋商。加强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典型案例的宣传,充分利用各类媒体及时向社会公开衢州凡利薄建材科技有限公司到遂昌非法倾倒工业固废赔偿案件办理情况,接受公众监督,起到处置一个、警示一批、教育一片的作用。建立有奖举报机制,对举报偷排废水废液、大气污染物,非法转移、处置危险废物,非法倾倒工业固体废物或医疗废物等五种严重环境违法行为,奖励最高金额达5万元,构建生态环保社会共治大格局。
2020年,我市将继续坚持“环境有价,损害担责”原则,构建起责任明确、途径畅通、技术规范、保障有力、赔偿到位、修复有效的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努力为建设浙江大花园最美核心区提供制度保障。
一是进一步强化对全市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改革工作的组织领导、统筹协调,确保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工作程序合法、合规。
二是扩大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实施领域的广度和深度,实现水、土、气三大领域全覆盖,做到应赔尽赔。
三是加大宣传力度,实施举报有奖,鼓励公众参与,提高群众生态道德修养,营造培育全民生态道德意识的社会氛围,共同抵制生态环境损害行为。
四是建立部门联动机制,生态环境、法院、检察院、公安等部门加强联动,形成强大工作合力,对生态环境损害行为坚持“零容忍”。
2020年3月19日